

轉眼間,時間已經來到了2021年,同時也是“十三五”向“十四五”交接的一年,意味著一些規劃的落地以及新的規劃啟程。其中,很多人都比較關注的就是“拆遷”的退出,取而代之的是“舊改”的登場。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最后一年,也是拆遷任務完成的一年。根據相關要求,到2022年,基本形成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制度框架、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,到“十四五”期末,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建成的需要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。
相較于拆遷“大刀闊斧”的推倒重建,舊改則顯得更加“慢條斯理”,舊改改造內容可以分為三大類:第一類是供水、供電、供氣、供熱等滿足居民安全需要和基本生活需求改造;第二類是豐富社區服務供給、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改造;第三類是增設小區綠化照明設施、小區內建筑節能改造、添加的樓棟加裝電梯等改善生活需求改造,可以說包含了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,整體生活質量得到很大提升。
目前來看,老舊小區住戶都十分支持舊改,唯一出現意見分歧就是在“老房是否應該加裝電梯”上,且出現分歧的住戶主要以1、2樓為主的多層住戶以及6樓為主的高層住戶上。
01:1~2樓住戶不同意,其他樓層住戶同意
對于高樓層住戶來說,加裝電梯是一樁好事,因為方便了住戶出行,在忙碌了一天下班回家或者由于急事出門又忘記帶上相關的物品,這時候擁有一部電梯就顯得尤為關鍵了,特別是對于老人和小孩來說,加裝電梯能夠很大程度上保證出行安全。
但對于低樓層住戶來說,加裝電梯還需要掏錢,但是自己根本用不上電梯。此外,加裝電梯后,由于其他樓棟遮擋,本身光照和通風效果就不好,加裝電梯后光照和通風就會更加差了,并且上下樓搭乘電梯的住戶還可以通過電梯看到自己家里的情況,隱私也得不到保障,因此反對加裝電梯。
02:6樓住戶不同意,其他樓層住戶同意
為了解決低層住戶因加裝電梯造成的損失,一些小區采用“資金分攤”的方式來進行電梯的加裝:1~2樓住戶不用出現,3樓住戶出25%,4樓住戶出30%,5樓住戶出35%,6樓住戶出40%的錢來進行分配,多余30%的金額用于1~2樓住戶的補償。這樣既保證了低層住戶的利益,同時又根據受益情況不同進行了合理的資金分配。
但是采用這種方式的話,輪到6樓住戶反對了,主要原因是分攤費用過高的問題。當前市面上加裝電梯的費用一般為40萬元/部,除去政府補貼大概還需要30萬元,按照上述的資金分攤方式,6樓住戶需要出資30*40%=12萬元,如果是一梯兩戶的戶型的話,6層每家需要支出6萬元,相當于半年的收入,并且電梯還有后續的維修保養費、電費等各種費用支出,每年還需要額外分攤幾千元,認為費用過高因此反對加裝電梯。
從上面的兩種情況來看,無論是低層住戶還是高層住戶,提出的反對意見都是比較合理的,但對于小區住戶來說,大多數人還是有加裝電梯需求的,特別是很多老舊小區都是以老人為主,上下樓極不方便,因此有沒有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呢?答案是肯定的。
相信大家一定都聽說過“共享經濟”這一現象級網絡熱詞,最近幾年一些共享產品也紛紛問世,比如共享單車、共享充電寶、共享雨傘等,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生活。而在2017年的時候,北京某小區首次開始嘗試了“共享電梯”的模式進行電梯的加裝,即通過第三方出資來進行電梯的加裝,住戶只需要按搭乘次數進行繳費或者辦理月卡來使用電梯即可,得到了一致好評。
截至目前,除了北京以外,深圳、上海、杭州也陸續開始進行了“共享電梯”的探索模式,四川、湖北、福建等城市也有試行。一般按照次數和樓層來進行收費,比如6樓住戶費用為0.3元/次,4~5樓為0.25元/次,2~3樓為0.2元/次。對于6樓住戶來說,假設一天使用4次電梯的話,那么一個月的支出也只有36元。
可見,相較于住戶自己出資進行電梯的加裝,“共享電梯”的主要優勢就在于省錢,并且也能滿足1~2樓住戶賠償問題,我們可以使用上文“資金分攤”的方式做一個計算:如果是住戶自己掏錢的話,那么6樓住戶需要出資6萬元,1~2樓獲得的賠償為9萬元;如果按照“共享電梯”的加裝方式,1~2樓住戶同樣獲得9萬元補償,那么6樓住戶只需要支付9*40%*0.5=1.8萬元,可以說省了一大筆錢。
除了省錢之外,“共享電梯”還有一個優勢就是能夠根據住戶的需要自行決定是否搭乘電梯,比如勞累了一天過后或者緊急情況下需要搭乘電梯的時候,可以選擇搭乘電梯。早晨起來鍛煉或者感覺精力充沛的時候則可以選擇不搭乘電梯,也算是“省錢”了,更加滿足了自身需求。
隨著社會老齡化的加劇,“懸空老人下樓難”,是全國很多城市面臨的普遍問題,而電梯也因此成為了老年人的剛需,但就加裝電梯問題上,我們也需要滿足其他住戶的需求,正如同住建部部長黃艷說的一樣:安裝電梯工程,要盡可能兼顧各層居民的合理訴求,達到利益最大化、影響最小化。個人認為“共享電梯”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,能夠解決當前住戶絕大多數的問題。